相信每個人細個都曾經幻想過自己廿幾歲係點,而年少無知、天真爛漫既少年總會偏向相信自己係天資聰穎,獨一無二,前方等緊我地既必定係精彩傳奇的黃金十年,就算唔係維護世界和平,化解核彈危機或者解決糧食問題,至少都可以成為一個發火發熱、貢獻社群、受人注目既有為青年。

可惜,轉眼間三字頭都逼在眉節,生活卻有如星爺喺《功夫》入面幾經辛苦搵到火雲邪神,最後發現係一個底橫膠拖既呀叔一樣,你回首畢業後的數年,原來只係一個不外如是既打工仔,庸庸碌碌、渾渾噩噩返工放工咁過左大半,青春小鳥靜靜飛走,唔止世界,連廿幾歲都真的不像你預期。

       

時光飛逝 青春限期在急速倒數

踏入廿幾歲既最大震撼,係曾經以為自己可以青春不老,但某年某月某日某一下你會驚覺,原來生命只係不斷倒數,仲用緊升壓窩瘋狂加速。

明明中學六、七年、大學三、四年都過得異常漫長,每次諗起將來都覺得「三十歲?有排啦!」;但一出黎做野,喺返工放工括號N次方既無休止輪迴下,你會久唔久就想大叫「啲時間過得咁快既!」,三字頭由遙不可及到近在咫尺,成為即將要面對既現實— 原來自己係會老。

西歷新年之後又到農曆,明明岩岩先定下「今年目標」,轉過頭已經聖誕。慢慢你會分唔清邊年打邊年,「幾時入呢間公司呢?」「Tiffany前年結婚架,唔係喎,定大前年呀…」可能係要記既事太多,又可能係生活已經平淡似水,當年讀書的多姿多采無以為繼,從前所期盼的五光十色、意氣風發卻沒有出現,依家只能靠Facebookmemories,去丁返當日的年輕貌美同年少輕狂,這是你第一次怕老。

       

世界變得太快 FB都係老餅先用

而人事除左變得好快,亦變得好快。講起Facebook,十年前覺得開左Facebook已經係潮流尖端,你點估到今日Facebook原來係「呀爸呀媽先用」,能夠咁快榮升父母,究竟應否欣慰?當你見到果條好hit既補習社片,條得烕既靚仔笑人用Facebook,你心中難免有煎佢兩巴既衝動,然而,你心知肚明,今日仲養緊蛙,聽日再post都俾人笑啦,生活、社會的節奏好比樓價和樂瞳身材爬升的速度,當你留意到已經太遲。

當有些事物光速般前進,有些人事卻不斷倒退 —父母徐徐老去,身體記性轉差;曾經追/丁過既女今天不復當年勇;當日你覺得充滿威嚴、睿智的老師亦老態畢現,曾經的球星唔係即將退休都職業生涯晚年,個個由TBB轉睇泡菜劇聽泡菜歌,當你想繼續堅持那些由細陪到你大的廣東歌,你赫然發現佢地竟然出現係《流行經典五十年》,更震撼的是,連愛情動作片的女主角都已經係千禧BB。

       

跟手你會覺得從前的歌手才是明星,當年的歌曲才是音樂,舊時的電視電影永遠好睇啲。星期日的下午,你還會坐下來睇足成套《午間星期日影院》,對著那套睇左一千次既《家有囍事》和《嚦葉嚦咕新年財》發笑,「Shit..」,你終於留意到,自己開始變成小時候恥笑的父母親,這是你第二次怕變老。

仲係學生時銀根短缺,唯有期待長大後的夜夜笙歌。到終於有啲錢,又點估到自己由以前的千杯不醉,變成去食飯淨係想要杯暖水。當天打通宵牌、唱通宵K第二日仲可以飲早茶,依家一點鐘都嫌夜。偶爾一次朋友請飲飲到不省人事,頭痛左兩日發誓唔再飲(咁多)酒,你已經由抗拒變成接受自己不再年輕。

       

不斷劇變的世界加速你的老態,而返工既生活就會令你覺得乜都變哂。

十年前,你無諗過起身返工原來比起身返學痛苦十倍,亦無諗過每天起身都會check港鐵會否延誤和大市股價有否插水。唯獨不變的是每早喪屍般出門時也應承自己今晚要早睡早起,到晚上卻又不捨在床上僅餘的私人時間而狂碌電話。

身體變差了,易攰易病易眼瞓,到某次沖涼照鏡,明明瘦足廿年既你,竟然開始有肚腩,你崩潰之餘亦立志學人做Gym,這亦解釋了何而那麼多人由細到大無運動,到中年卻無端端開始跑步行山投奔大自然。除了身,還有心,你會感受到自己對很多事情、活動驟然失去興趣和熱情,所以除了運動,也會無離啦更搵野學,打鼓吉他畫畫鋼管舞二胡乜都好,只希望在日日返工放工既迷霧裏,找到一點生活的變化。

慢慢你心裡有一千件事想完成,好告訢自己青春還在燃燒,生活仍可改變,但理想歸理想,得不到也等於妄想,工作疲累與生活壓力,已經讓你無法持之而行全力做好一件事,最後只能不了了之。所以每到新年,看到身邊人話要多愛自己身邊人,開心樂觀積極減肥學呢樣果樣,你慢慢明白,同香港既民主運動一樣,「口號黎既姐」

       

每年只能期待逃離香港的幾日旅行

身於香港異常的矛盾和壓逼,旅行成了你的終極娛樂,甚至是一種信仰。相信只要有旅行去,一切問題、煩惱、迷茫也能取之而去。年少時的旅行,盤川所限只能窮遊,沒有物質的享受,過程辛苦卻難忘,那時你下定心日後賺到錢,必定要重遊那些曾經走馬看花或甚至無錢踏足之地。今天錢真的搵多了,但估錯的是無論時間、假期、精神也只容許你趕頭趕命早機去晚機返,曾經幻想的「一個月漫遊東歐」已經不切實際,能夠偶爾「東京四日三夜」已算不錯,但中間仲要不斷諗買咩手信返公同覆老細同事Whatsapp。在FacebookIG 瘋狂分享刺身海膽和帶子,成為你一張引以自豪的成績單,整年的快樂建基於離家出走,你分不清應該高興還是失落。

自己原來沒有想像中出色

廿幾歲的第三個震撼,係你終有一日要接受,自己不是太出色和優秀,甚至比7仔更普遍。

曾經你憧憬自己即使不能穿梭於中環金鐘,面對無敵海景,生活閃爍得讓人眩目,也至少是一個飽讀詩書既知識份子,可以盡一己所長,在喜歡的工作中追求卓越。唯獨今日和卓越最接近的一刻,是偶爾到卓悅買落妝水。幸運兒還可以戴個MT光環,卻打份普通得從未想像過會做的19工,不幸的甚至只能在中型公司做個「Executive」。最初你難以接受,深信是懷才不遇,千里馬總會遇上伯樂,但隨著年華逝去,你逐漸醒覺,原來並非「不遇」,而是根本「無才」。